泉州跃升成海西现代化城市
来源:东南早报 时间:2010-04-21 17:48 浏览量:

泉州跃升成海西现代化城市

 

 

六年磨一剑。《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以下简称《总规》)历经六年编制,日前获省政府批复,代表着这份泉州未来二十年城市建设的灵魂和纲领具备了“法律效力”。

这是泉州市建设规划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泉州进行大规模、高品质的建设规划的时机已成熟。它的获批,吹响了未来新一轮发展的号角。

让我们跟着《总规》,将目光放眼泉州的未来。方向把定,目标看准,二十年后,敢教日月换新天,有关未来泉州发展的一个个问题,让我们在《总规》中寻找答案。

“一湾”为区域服务大平台

泉州城市空间布局从“两带三湾”到“一湾两翼三带”,给泉州这个家带来什么变化?

●泉州将构建“一湾两翼三带”的泉州规划区空间结构。一湾是整合强化的核心,将以泉州、晋江和石狮三大中心城区为主体,发展定位为城市职能培育的主要地区,提升区域地位的战略核心。

“两翼”分为北翼环湄州湾南岸地区和南翼环围头湾地区;“三带”是支撑带动的纽带,分别为战略提升带、战略预留带和战略辐射带。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文本

【解读】

与旧版《总规》提出的“两带三湾”的空间布局不同,最新版《总规》在空间布局上有所调整。“三湾”变成了“一湾两翼”,而且多了一“带”。

新版《总规》突出了“泉州湾”的核心地位,而将湄州湾、围头湾称为“两翼”,提出“一湾两翼三带”的空间布局,更加明确了泉州湾、环湄州湾、环围头湾三湾的各自地位和功能。以泉州中心城区、晋江和石狮城区为主体的环泉州湾地区无疑是规划区的核心,这里是城市高端职能培育的主要地区,将依托其地理区位优势和地区优势,联合培育面向区域的服务大平台。

而“两翼”环湄州湾地区和环围头湾地区犹如一对朝向南北张开的翅膀,助力泉州自由飞翔。朝北的是环湄州湾地区,这将以惠安和泉港的区域性石化产业基地为依托,托起泉州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作为未来引领湄州湾战略前沿的前沿地带;南翼以泉州南部的安海、水头为中心,整合石井、官桥和晋江南部等周边城镇,建设成现代化加工制造业基地重要组成部分,构筑泉厦、泉台合作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新版《总规》不仅保留和强调了战略提升带和战略预留带的纽带作用,还提出了朝向西部山区的战略辐射带。

泉三高速公路的开通,加快泉州东西向内陆省、市、地区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南安划入范围从6个乡镇增加到溪美、柳城、美林、省新、洪濑、洪梅、康美、丰州、霞美、官桥、水头、石井12个乡镇和街道,西部山区的发展已写入近期规划中。

捏成拳头 合力建大都市

早在2006年,泉州城区人口规模已经达到了旧版《总规》预计的2020的人口规模,45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面积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城市的发展需要,束缚了泉州的腾飞。

扩容与泉州城市的迅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产业上,过去的泉州,可以说是什么都做。目前,泉州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各区域都面临产业的升级和提升。而从规模上说,单靠一个县(市、区)的力量,还不足以独立做成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的核心,只有凝聚东海、洛秀、晋江、石狮等环湾区域的力量,联合构建大都市,才能把泉州建成海西经济区核心枢纽之一。

从“三湾“调整为现在的“一湾”,目的是强调泉州湾与其他两湾的不同,环泉州湾区域将作为整个城市定位的核心,其他两个环湾区域化成“两翼”,主要提供产业助力,推动核心区前进。

由于历史原因,福建西部山区条件欠缺,与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相比,泉州城市发展腹地偏小。就我们的实际情况来看,东部泉州靠海港、向海外发展,内陆我们需向西部地区发展。战略辐射带是一条发展、延伸泉州经济腹地的纽带,不仅将形成泉州中心城区对泉州的山区、福建的西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还将对泉州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扩大泉州的腹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城市定位中的“现代化”三个字,内涵丰富。工业的“现代化”,比如传统产业的提升,新兴产业的培育。此外,泉州还将大力发展现代商务、科技、信息、文化、物流、教育等。此外,这种“现代化”还包含城市新区建设中建筑风格的现代化、市政公共配套设施的现代化、城市建设标准的现代化等。

跃升成海西现代化城市

●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泉州的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文本

【解读】

旧版《总规》编制于1993年,1996年2月获省政府批准,城市性质定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著名侨乡和旅游城市,闽东南重要的工贸港口城市,城市规划区范围450平方公里。

可以看到,泉州的城市性质从偏居一隅的“闽东南重要工贸港口城市”升格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实际上已经确立了与厦门、福州鼎足而立,形成海西三大中心城市的目标格局。

去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地位的确立,令泉州人民兴奋不已,在“海西崛起”中抢抓战略机遇走前列,加快推进新一轮发展,成为全市上下共同的期盼。

一样是“工贸港口城市”的定位,加上了极具时代气息的“现代化”三字,为泉州提出新的要求。在城市职能上,泉州不仅需要承接台湾产业转移,整合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台商投资区。还需要构建对台交往平台和区域通道,建设全国性的专业会展中心和专业技术服务、研发中心,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和商贸、文化、旅游服务中心。

同城化集合起分散力量

●规划区面积为2980平方公里,包括泉州市辖区、晋江市域、石狮市域、惠安县域、以及南安市的12个乡镇和街道(溪美、柳城、美林、省新、洪濑、洪梅、康美、丰州、霞美、官桥、水头、石井)。

中心城区面积为980平方公里,包括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万安街道、双阳街道、河市镇和马甲镇)、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出口加工区,晋江市的磁灶镇、紫帽镇、陈埭镇和西滨镇,石狮市的蚶江镇和祥芝镇,南安市的丰州镇、霞美镇,惠安县的洛阳镇、东园镇、百崎乡、张坂镇、崇武镇、山霞镇和黄塘镇。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文本

【解读】 

“同城化”是环湾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包括市政设施、公共配套设施、交通、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同城化。

未来20年,泉州将谋划2980平方公里的规划区建设,中心城区作为“中心的中心”实际面积为980平方公里,对比旧版《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原来45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范围扩容到了980平方公里,临泉州湾的洛江区河市镇、马甲镇,晋江市陈埭镇、西滨镇、磁灶镇,石狮市祥芝镇、蚶江镇,惠安县崇武镇、山霞镇、黄塘镇,台商投资区张坂镇,共11个乡镇此次也被划入了中心城区范围,泉州的同城化进程,又大大前进了一步。

目前,泉州市辖区内的行政区划呈现“小而多”的分散化特点。尤其是市域城东南部的城镇密集地区,在约298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包含了泉州市区、晋江市、石狮市、惠安县以及南安市的部分城镇,形成了“大小市、区县镇”、多级量广的行政单元。加快区划调整成为泉州发展的最佳选择。(记者 江晓媛 林福龙 实习生 唐淑红)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