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效用地再开发典型案例 | 安溪县炭坑内片区产城融合品质提升项目
时间:2024-11-14 14:43 浏览量:

  【编者按】

  我市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开展以来,各地积极推进,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总结形成了一批好的经验做法。在近期召开的全省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现场会上,石狮市和安溪县分别作典型经验交流,我市9个典型案例入选全省19个低效用地再开发典型案例。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来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切实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从增量依赖向存量挖潜转变,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和后劲,现将9个典型案例分期予以刊发,供各地相互学习借鉴。

  今日刊发——《安溪县炭坑内片区产城融合品质提升项目》

 

安溪县炭坑内片区产城融合品质提升项目

  (再开发类型:空间重构强治理,产城融合增效益)

 

  一、项目基本情况

  该项目地处安溪凤城镇、城厢镇,片区内部有甬莞高速出入口、南二环路、迎宾大道等交通要道。现居住人口约8570人,总面积4821亩,涉及低效用地面积1312亩。为破解厂村城功能混杂,工业用地布局散乱、民生设施短缺等掣肘问题,安溪县精准把握炭坑内片区“生态居住区、商业中心为主,商务办公等功能为辅”的功能定位,有序衔接炭坑内片区规划与安溪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向生态治理、河道整治、低效用地盘活要效益。统筹开展片区更新改造,有机布局基础设施、工业园区、居住小区、公园学校等一批项目建设,为提升片区能级和品质夯实基础。

  二、改造模式

  安溪县炭坑内片区将山地城市生态治理与低效用地盘活相结合,“向山向上向下”要空间,做优配套,立体开发,推动低效工矿区向高端产业示范聚集区的蝶变升级。结合治涝工程建设,将原本无法利用的山地河谷转化为平坦连片的可开发用地,新增建设用地317亩,法拍盘活低效用地200亩,整合周边地块186亩,实行连片整治、综合开发。通过大片区统一规划设计,规划工业用地630亩,建设中关村领创信息产业园和稻兴光合(泉州)制造中心。利用立体交通夹层新增展览展示、主题宣传空间2200平方米,打造成为城市新的文化节点。结合片区存量用地处置和新增用地开发,建设商业商务、教育、文化休闲等生活配套10万平方米,提供“全时段、全业态、全方位”品质生活服务。

  三、主要做法及成效

  1.空间再造。一是通过洪涝治理修复片区开发基底。创新“高水高排”方案,按照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计治涝工程,彻底解决炭坑溪下游洪涝隐患。结合治涝工程建设,加强片区内山体、洪涝隐患区、未利用用地综合整理,将炭坑溪改造后的废弃河道用于土方回填消纳,消纳填方395万方,节省开支近2亿元。二是通过土地整理优化片区发展空间。将原本无法利用的山地河谷地形地貌转化为平坦连片的可开发用地,新增317亩可建设用地,腾挪用于规划建设新片区、预计增加土地出让收入约23亿元。三是通过交通梳理构建立体空间骨架。在整合既有通道的基础上,全力推进高速安溪出口路网工程建设,高速安溪出口到中心城区由4.5公里缩短至3公里,用时从8分钟缩短至3分钟,成为全省高速出口至中心城区时间最短的县域。同时,在二环交叉点实行“下穿车行通道+下穿人行地道+远期预留高架桥”方案,巧妙利用夹层空间(夹层空间设计高度2.5米,新增总面积约2200平方米),在解决交通安全隐患的同时,发挥展览展示、主题宣传等“立方”效应,打造成为城市新的重要文化节点。

炭坑内片区东部鸟瞰效果图(局部)

 

  2.功能重置。一是“一轴”引领片区功能重置。联动城区与官桥龙门产业发展,将原规划中的居住转变为产业功能,形成安溪新兴产业新极核,总计规划工业用地800亩以上,提供产业空间不低于80万平方米。在空间结构上以龙湖山体育公园、生态林、山体公园为生态轴线,利用现有高差,将自然景观融入城市之中,将生态轴线与居民活动有机串联,将该片区规划建设为生态居住区、创智产业区、复合活力区,形成“一轴引领、三心辉映、三带互联、三区共荣”的整体空间结构。二是“双链”叠加推动新质生产力布局。坚持“工业园区姓工”原则,将城区低效工业用地腾退至“大三环”交通工程沿线集聚,精准引进中关村领创信息产业园和稻兴光合(泉州)制造中心2个高新项目园区,坚持产业链创新链同频共振,同步引进半导体、高清视频产业研发、中试等创新应用环节,全力打造以电子信息行业龙头企业为主、链接整合上下游产业资源的安溪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规划工业用地630亩,高标准建设标准化厂房空间约50万平方米,两大新兴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60亿元,建成后预计年产值130亿元,纳税4.5亿元。三是“三生”融合打造复合产业社区。结合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园区周边低效用地和生态空间整治提升,推动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融合,规划新增布局2所中小学、2所幼儿园、1处文化设施、2处郊野公园和2处公园绿地,2处高品质商务办公、2处商业中心和多处沿街商业。目前已布局招引金泰商业广场项目,计划总投资7.6亿元,用地面积48.42亩,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提供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全时段、全业态、全方位”品质生活服务区。

炭坑内同美工业园区改造提升效果图

炭坑内片区改造施工现场

 

  3.政策强基。一是法拍盘活。由国企参与片区内200亩低效工业用地竞拍,以1.45亿元竞得后,按程序收储调规,并整合周边土地186亩,实行连片整治、综合开发、分期出让。目前,已出让三期用地,合计245.64亩、土地出让金18.27亿元,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二是制定工业提容政策。制定出台《关于支持工业企业提容增效的实施方案》,机制化引导符合条件的达产满产工业企业,通过“改扩建”提高容积率,拓展生产空间,节约集约土地,提升用地效益。截至目前,已有30余家企业进行业务对接,2家完成条件审查,预计可新增计容建筑面积约6.7万平方米。三是推进工程审批改革。制定出台《安溪县自然资源局关于试行简化工程建设项目规划审批的通知》,精简审批程序,加快推进试点项目改造。四是探索混合产业用地政策。落实泉州市混合产业用地探索要求,开展《安溪县混合产业用地政策机制研究》,初步形成《安溪县混合产业用地暂行管理规定》(初稿),下一步将结合基地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诉求,筛选混合产业地块,边探索边总结,稳慎推进混合产业用地政策探索。

炭坑内片区原天伦制衣厂改造前后对比

 

  四、政策经验

  1.片区更新应注重规划引领。在规划阶段,应充分考虑片区特点,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更新打造方案。同时,规划还应具有前瞻性和灵活性,以适应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比如,炭坑内片区充分统筹考虑交通、水利、市政、资源等多方面因素,实施炭坑溪治涝工程建设,实现多赢效果。

  2.片区更新应加强景城融合。在片区更新中,全面展示地域独特魅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窗口”。比如,在高速安溪出口路网工程建设过程中,在道路两侧充分运用绘画、雕塑等艺术表现形式,巧妙展示安溪铁观音、藤铁、冶铁“三铁三世遗”等特色文化,切实做到了功能提升与景观塑造相融合。

  3.片区更新应强化产业支撑。片区更新不仅要改善居住环境,还要注重产业发展。通过引入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可以为片区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